7月23日,由中国国际投资促进会支持、湖北国富拓科技有限公司主办的“2025中国—中东欧国家数字经济发展会议”在武汉光谷科技会展中心隆重举行。本次会议汇聚了商务部研究院、武汉市商务局、知名高校及企业代表等百余位嘉宾,鼎韬产业研究院院长齐海涛受邀出席,并发表了题为《中东欧数字贸易发展与中国企业的机遇》的主题演讲。齐海涛院长结合鼎韬产业研究院最新研究成果,深入分析了全球及中东欧数字贸易的发展现状、核心优势与未来机遇,为中国企业拓展中东欧市场提供了战略建议。

全球数字贸易持续增长,中东欧市场潜力显著
齐院长在演讲中指出,2024年全球数字贸易规模达到7.22万亿美元,过去四年间复合增长率为9.69%,展现出强劲活力。其中,中东欧地区数字贸易规模为4001.79亿美元,占全球总量的5.54%,虽与西欧和中国相比仍有差距,但其年均增速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波兰、捷克、罗马尼亚等国是区域内的主要推动力量,尤其在离岸外包领域表现突出,成为欧洲数字服务的核心节点。
中国与中东欧合作机制深化,数字丝绸之路前景广阔
齐院长强调,中东欧地区是“一带一路”倡议进入欧洲市场的关键通道。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通过“17+1”合作机制,在经贸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绿色低碳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1423亿美元,创历史新高。波兰、匈牙利、捷克等国已与中国签署“数字丝绸之路”协议,中欧班列年开行量突破1.6万列,为跨境电子商务和数字服务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他特别提到“宁波模式”“匈牙利模式”等成功案例,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核心优势与机遇:劳动力成本、市场开放与数字经济
齐院长分析了中东欧地区的三大核心优势:一是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宽松的数字贸易政策,其数字贸易限制指数普遍低于欧盟平均水平;二是高质量的劳动力和具有竞争力的成本,尤其在IT、研发和绿色技术领域人才储备丰富;三是快速发展的数字经济,电子商务市场规模已达660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突破3300亿美元。他建议中国企业重点关注波兰、匈牙利、捷克等市场,通过离岸外包和电子商务切入,利用中欧班列等基础设施降低物流成本。
挑战与建议:应对地缘政治风险,深化合作机制
面对中东欧地区数字鸿沟、地缘政治博弈等挑战,齐院长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实施“重点国别策略”,根据各国经济和社会政治差异制定针对性方案;二是优先选择“商业存在”而非“跨境交付”,以投资建厂或设立分支机构方式进入市场;三是抓住离岸外包和电子商务两大机遇,借助中东欧作为欧盟服务外包承接地的优势,打造中国企业进入欧洲市场的跳板。
与会嘉宾围绕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前景展开深入探讨。齐院长的演讲以数据为支撑、案例为佐证,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市场洞察和实践建议,不仅得到与会者的广泛认可,更为政府部门制定政策、企业规划转型提供了重要参考,助力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数字经济领域的合作迈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