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服务贸易现状分析与反制的手段研究(上)
2025-04-29 鼎韬产业研究院
著名经济学家理查德·鲍德温(Richard Baldwin)在4月8日发布的专栏文章《美国为何在贸易问题上采取这种做法:全球化机器人化冲击、失败的社会政策和中产阶级的愤怒》(Why America is acting this way on trade: A globotics shock, a failed social policy, and middle-class fury)中认为,关税根本无法解决美国中产阶级的困境,这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
原因在于:
(1)关税主要保护的是商品生产部门(如制造业和农业),但这些部门雇佣的美国工人比例很小(制造业约8%,农业约2%)。
(2)绝大多数美国中产阶级从事的是服务业工作。
(3)关税无法直接施加于服务进口(关税在货物清关时征收,服务不通过海关)。
(4)因此,关税对大多数中产阶级工人是有害的:它推高了他们购买商品的价格,却无法为他们的服务业工作提供额外的保护。鲍德温甚至预言,当中产阶级的服务业从业者发现关税导致他们在沃尔玛等日常购物场所购买的商品价格上涨时,他们的反应值得关注。

鲍德温的论述揭示了一个重要的事实,就是美国经济中以服务业为核心的“虚拟经济”所占比重过高。多年来,美国推动制造业外包,将本国经济优势聚焦在设计、品牌、咨询、金融等服务领域,这是全球贸易的结果,也是美国自己的产业选择。

无独有偶,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4月10日发表了题目为《服务贸易——特朗普关税政策忽视的美国关键出口项》的文章,指出美国最关键的出口项实际上是服务贸易,美国的服务贸易顺差去年增至2950亿美元,远高于2000年的770亿美元。特朗普关税政策完全忽视了服务贸易顺差这一关键经济支柱:

美国经济结构早已转型,推动的是服务贸易的崛起,知识产权、金融咨询等无形商品形成新的比较优势;

贸易战聚焦的是商品领域,但可能通过激化国际矛盾间接威胁美国服务业出口;

欧盟已着手研究针对科技巨头的反制措施,消费者情绪恶化也会直接影响跨境服务需求;

历史经验表明贸易摩擦会引发市场排斥效应,中国赴美旅游警示及欧洲政界强硬表态均是印证。此外,消费者/客户也可能抵制美国的服务输出;

专家警示,贸易保护主义可能瓦解美国在全球服务贸易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因此,在对华关税战中,特朗普政府忽略的一个事实是,中国对美国输出大量制造业产品,但同时又对美国采购大量的服务贸易——在全球贸易机制下,这就是美方体现比较优势的地方。

从中国的应对角度,4月9日,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提示游客谨慎前往美国。4月10日,中国电影局表示可能会减少每年从美国进口的电影数量。这表明随着关税战的升级,服务贸易可能成为贸易战的新战线。

一、作为全球最大逆差国,中国在服务贸易领域处于类美国的“甲方”地位


服务贸易领域中国和美国的贸易地位与货物贸易领域正好相反。在货物贸易领域,中国是全球货物贸易最大的贸易国家,出口、总量和顺差均为全球第一。美国则是全球贸易规模第二、逆差规模第一的国家。而在服务贸易领域,美国是全球服务贸易最大的贸易国家,出口、总量和顺差均为全球第一。自2014年至2022年,中国连续九年保持在全球服务进出口总额第二、出口规模全球第五,同时是全球服务贸易逆差规模最大的国家。

总量角度,美国服务贸易总规模从2014年的1.25万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1.77万亿元,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3.94%。中国服务贸易总规模从2014年的6520.24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9331.16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4.06%。(见图1)
总体来看,中美近十年服务贸易增速基本相同,因此中国服务贸易占美国服务贸易总规模的比例也基本稳定,一直维持在50%-60%之间,2023年中国服务贸易总规模相当于美国的52.58%,基本就是超过一半的水平。(见图2)

出口角度,美国服务出口规模从2014年的7570.51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10265.96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3.44%。中国服务出口规模从2014年的2191.41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3811.21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为6.34%。(见图3)

最近十年,中国服务出口复合年均增长率(CAGR)高于美国2.9个百分点,中美出口增速比达到1.85,显示出中国出口能力的不断增强,因此中国服务出口规模占美国的比重也实现小幅提升,从2014年的28.95%上升到2023年的37.12%,接近美国水平的40%,九年时间上升了8.17个百分点。(见图4)

顺差角度,从2014年至2023年,除疫情三年外,美国服务贸易顺差规模一直维持在2700亿美元以上的水平,显示出了在服务贸易领域极强的竞争力。同期中国服务贸易则一直维持在2000亿美元左右的逆差规模。(见图5)

剔除疫情三年的特殊波动,中美服务贸易顺差的绝对差一直维持在4500亿美元以上的高位,2018年则达到5539亿美元的最大峰值。(见图6)





二、中国对美服务贸易长期保持逆差地位,美国是中国服务贸易最大的逆差来源地

1、中美服务贸易规模和逆差:中国角度

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数据,中美双方服务贸易快速增长。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1-2023年,中美服务贸易额由89.5亿美元扩大到668.6亿美元,增长了6.5倍。根据中方统计,2023年,美国是中国第二大服务贸易伙伴;据美方统计,中国是美国第五大服务出口目的地。     

美国是中国服务贸易最大逆差来源地,逆差规模总体呈现扩大趋势。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01-2023年,美国对华服务出口额由56.3亿美元扩大到467.1亿美元,增长了7.3倍;美国对华服务贸易年度顺差扩大11.5倍至265.7亿美元,2019年时更是高达397亿美元。2023年,中国仍是美国服务贸易顺差最大来源国,占美国服务贸易顺差总额的9.5%左右,中国对美服务贸易逆差主要集中在旅行(含教育)、知识产权使用费和运输服务三个领域。(见图7)

中国对美旅行服务贸易逆差不断扩大。据美国商务部统计,2023年中国赴美游客约110万人次,在美消费占美国对华服务出口总额的14%,旅游、就医、留学仍是赴美服务贸易消费主项。据美国商务部统计,美国对中国旅行服务(含教育)出口从2001年的23.1亿美元增长至2023年的202.3亿美元,扩大了7.8倍。

中国对美国支付知识产权使用费持续增长。2023年,知识产权使用费仍是美国服务贸易主要收入来源(占比13.1%)。据统计,美国从中国获取知识产权使用费占从亚太地区获取知识产权使用费总额的五分之一,占美国从全球获取知识产权使用费总额的5%。(见表1)


2、中美服务贸易规模和逆差:美国角度

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BEA)的数据,中国自美国的服务进口从2000年的50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550亿美元,增长超过10倍。(见图8)这一增长伴随着美国对中国服务贸易顺差的大幅增加,从2000年的20亿美元增长到2024年的320亿美元。到2024年,该顺差占美国服务贸易顺差总额的比重为10.8%。中国服务进口在2019年达到顶峰,高达590亿美元,导致中国出现400亿美元的服务贸易逆差,相当于当年美国服务贸易总差额的13.3%。(见图9)

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2023年的最新细分领域统计数据,中国自美国的服务进口总额为470亿美元。其中,旅行服务占总进口的份额最大,为43%,其次是知识产权(IP)许可(15%)、法律和咨询服务(11%)、金融服务(9%)、运输服务(8%)、信息和通信技术(5%)以及娱乐产品(4%)。在旅行服务进口中,教育相关支出占71%,休闲旅行占22%,商务旅行占7%。(见图10)
三、中美服务贸易细分领域的规模和逆差

4 月15日,野村发布亚洲宏观报告《中国:北京在贸易战的服务领域拥有更多制衡手段》,指出由于美国是中国服务贸易逆差的最大来源国,而中国是美国服务贸易顺差 的最大贡献国,在应对美国商品贸易领域的升级举措时,在服务贸易方面具备一定的制衡能力。

1、教育和旅行服务

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的数据,2023年中国自美国的旅行服务进口(反映了中国人在美国的支出)达到200亿美元,占美国服务出口总额的43%,低于2019年的52%。2023 年,旅行服务贸易顺差占美国对中国服务贸易顺差的72%。从2007年到2019年,中国人在美国的旅行支出增长了10倍,从30亿美元增至310亿美元。在旅行服务中,教育相关支出占比最高,为71%,其次是休闲旅行(22%)和商务旅行(7%)。

2、教育是最大的单项服务进口

教育服务进口是指中国学生在美国的学费、住宿费、书本费及相关费用支出。这一支出从2008年的20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190亿美元。在新冠疫情之前,教育支出一直占中国在美国旅行总支出的约50%,是最重要的单项服务进口类别。在疫情期间,旅行活动受到广泛限制,但教育支出表现出韧性,每年保持在100亿美元以上。2020年和2021年,其在旅行服务进口总额中的占比分别飙升至92%和97%,随着休闲和商务旅行的恢复,2023年这一比例降至71%。对美国来说,2023年其对中国的教育服务出口占总教育服务出口的28%,低于2019年的37%。这些进口对美国当地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据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称,加利福尼亚州、纽约州和马萨诸塞州各自从中国学生那里获得了超过10亿美元的收入。即使在疫情期间,中国学生也一直是美国大学国际学生中人数最多的群体。

根据2023年旅行服务进口占比43%,应用于2024年550亿美元的服务进口总额,我们估计可能涉及240亿美元的经济利益。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美国签证政策不断变化、个人安全考虑以及两国商业航班恢复有限的情况下,中国留学生和游客赴美人数可能永远无法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
3、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进口

2023 年,中国自美国的“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进口为20亿美元。这一类别包括电影、音乐和电视节目等媒体内容,通常涉及许可费和版税,占中国自美国服务进口总额的4%,占美国此类出口的6%。

从历史数据来看,这些进口从2007年的1.4 亿美元增长到2017年的15亿美元,增长了10倍。在2018年美中贸易战期间,进口额下降了30%。新冠疫情的爆发扭转了这一下降趋势,旅行限制推动了在线娱乐需求,2021年进口额达到30亿美元的峰值,占中国自美国服务进口总额的7%,占美国当年娱乐服务出口的11%(见图13)。2022年之后的下降反映了疫情后人们重新回归线下服务,以及国内娱乐产业(尤其是电影和电子游戏)的日益崛起。
4、法律、咨询和金融服务

2023 年,中国自美国的法律和咨询服务行业进口额为50亿美元,占美国其他商业服务总出口的比重为2.1%。(见图14)金融服务进口额为40亿美元,在美国金融服务总出口中所占份额为2.4%。(见图15)
5、知识产权使用费
知识产权(IP)是中美服务贸易的关键部分2023 年,中国自美国的知识产权许可服务进口(主要包括研发成果和计算机软件服务)总额为70亿美元,占其自美国服务进口总额的15%。(见图16、图17)

三、美国在华的商业存在(附属机构) 模式服务贸易

根据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白皮书,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化生产普遍存在的今天,双边经贸关系内涵早已超出货物贸易范围,服务贸易和本国企业在对方国家分支机构的本地销售额(即双向投资中的本地销售) 也应纳入。综合考虑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 本国企业在对方国家分支机构的本地销售 额三项因素,中美双方经贸往来获益大致平 衡。(见图18)

根据美国商务部数据,2023年美国对华服务贸易顺差为265.7亿美元,美国在服务贸易方面占有显著优势;2022年美资企业在华销售额高达4905.2亿美元,远高于中资企业在美786.4 亿美元的销售额,差额高达4118.8 亿美元,美国企业跨国经营优势更为突出。(见表2)

商业存在(附属机构服务贸易,模式三) 是另外一类重要的服务贸易领域,《白皮书》 中国“2022 年美资企业在华销售额高达 4905.2 亿美元”的数据应该包括了制造业和服务业,从服务贸易角度,我们需要考察的是美国在华服务的“商业存在”的规模。2017 年 6月26日,商务部会同有关部门首次发布了2015年中国附属机构服务贸易(FATS)统计数据,目前最新的数据是 2021年。数据显示,2021年美国在华附属 机构服务贸易规模为4167.1亿元,有9504 家企业,25.8万从业人员。(见表3)

研究

鼎韬产业研究院
TDS智库平台
TOPS系列研究
鼎韬观点
研究报告

咨询

服务贸易解决方案
数字贸易解决方案
服务外包解决方案
产业园区解决方案

会展

关于鼎韬会展
服务能力
精选活动案例
客户与合作伙伴

平台

数贸综合平台
全球发包平台
服贸统计平台
国际合作平台
招商大数据平台
定制服务平台
成功案例

国际

国际服务
国际资源
荣誉&成功案例

创新

酷立方企业创造器
京津冀众创联盟

营销

宣传推广

关于鼎韬

公司简介
公司新闻
代表客户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天津鼎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备案号:津B2-200802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