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数字贸易规则尚不完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重新思考行业新时期的发展路径,紧紧抓住数字贸易方兴未艾的时代机遇,全面回应数字内置、安全前置、人才重置和体验先置的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在POSITION框架下重构TDS(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和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逻辑,鼎韬建议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示范区的建设把握以下关键点,推动TDS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优化产业营商环境,“平台化”与“无纸化”双驱动
在全球数字服务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优化产业营商环境是打造新一代全球数字服务枢纽的关键。立足《服务贸易国内规制》的简化审批流程、规范透明监管等核心目标,围绕世界银行新营商环境评估体系中的“数字政府服务效率”“跨境贸易便利性”和“市场开放兼容性”等评价维度,聚焦TDS领域的特殊性,构建以 “Platform(政务平台化)—Paperless(贸易无纸化)”为双驱动的TDS行业营商环境优化框架:
1、Platform(公共服务平台化):
1、Platform(公共服务平台化):
以统一数字化政务平台为核心,整合数字贸易产业链涉及的行政审批、政策服务、跨境数据流动申报等职能,实现全流程线上化、智能化和协同化。
2、Paperless(贸易无纸化):
2、Paperless(贸易无纸化):
构建覆盖合同签署、通关报关、知识产权登记等全环节的电子化流程,推进跨境贸易单证标准化和互认机制,消除纸质文件依赖。
二、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降低贸易限制指数
以全面降低贸易限制指数为目标,聚焦我国在OECD的服务贸易限制指数(STRI)和数字服务贸易限制指数(The OECD Digital Services Trade Restrictiveness Index),以及欧洲国际政治经济研究中心(ECIPE)的《数字贸易限制指数》(Digital Trade Restrictiveness Index)各项指标中的开放短板,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和推动实现制度突破,示范和引领全国及全行业实现数字贸易领域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
1、解决STRI(服务贸易限制指数)核心问题:外资准入、自然人流动与监管透明度
1、解决STRI(服务贸易限制指数)核心问题:外资准入、自然人流动与监管透明度
对标国际规则的市场准入改革,动态调整负面清单,如取消外资股比限制的行业扩展至数字内容服务(如云平台)、数据挖掘与分析服务;试点放宽医疗、教育、金融等敏感服务领域的外资准入;针对网络安全、测绘等涉及国家安全的领域建立“例外清单”,其余领域默认开放。通过“数字技术人才签证(Digital Talent Visa)”“国际技术服务人才执业资质”“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负面清单”等优化自然人移动制度。持续提升监管透明度与公平性。
2、降低DSTRI(数字服务贸易限制指数):破解数据流动与本地化桎梏
2、降低DSTRI(数字服务贸易限制指数):破解数据流动与本地化桎梏
立足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示范区建设,积极试点和推动建立“白名单+负面清单”双轨机制,试点“离岸数据沙盒”建设“数据通关特区”等举措持续推动安全有序便捷的数据跨境流动。互认欧盟GDPR等标准,探索制定地方版的“GDPR”。有条件的示范区可以联合东盟、上合、金砖等周边国家制定跨境数据流动互认标准,推动电子签名国际互认,在区域范围内积极推动国际规则互认。进一步优化示范区内的数字基础设施互联,支持企业通过VPN(需备案)定向访问GitHub、Google Workspace等境外工具。有条件的示范区可以申请试点“数字离岸服务区”——允许外资企业无差别访问国际互联网工具(如Slack、Zoom),部署离岸数据中心免于国内内容审查。以及建设“离岸算力枢纽”,在全球航运节点(如新加坡、鹿特丹)部署边缘计算中心,降低跨境服务时延至50ms以内。
3、突破DTRI(数字贸易限制指数)瓶颈:消除隐性壁垒与歧视性政策
3、突破DTRI(数字贸易限制指数)瓶颈:消除隐性壁垒与歧视性政策
一是重构数字贸易标准体系,制定《数字服务合规指南》,建立“数字原产地认证”。二是化解国际合规风险,加强信保合作将海外合规纳入信用保险范畴,推广“数字自贸协定”模板。三是推动本土化替代与国际兼容并进,发展“开源替代生态”,启动“数字工具包援外计划”。
三、推动中国“可信服务安全认证”(TSSC),重塑离岸服务的安全内核
安全已成为全球服务采购的前置条件,成为新一代全球数字服务枢纽的条件之一就是形成以安全为主题的“技术+合规+文化”三维重构。为应对全球化合规浪潮与安全前置的市场变化,示范区应率先探索推动中国的服务安全标准体系的建设和认证工作,鼎韬称之为“可信服务安全认证”(Trusted Service Security Certification)即TSSC认证。
相比CMMI等传统资质认证更聚焦于服务流程的成熟度,TSSC认证则更强调跨境合规与服务安全。通过系统化的合规框架和严格的审计机制,帮助服务企业消除欧美企业在数据安全、隐私保护和业务连续性等方面的顾虑。通过获得TSSC认证,企业不仅能够提升自身的合规能力和安全管理水平,还能够赢得更多高价值项目的合作机会,进一步提升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
四、升级数字基础设施,构建可信交付空间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面对日趋碎片化的全球市场,推动离岸服务发展面临着技术、合规、信任、文化和政治等多重因素的困扰。为满足行业和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全新需求,就要求示范区以“安全可信”为核心升级现有的数字基础设施,在服务全生命周期构建可信闭环。
1、从数据到服务的拓展:构建全域可信框架
1、从数据到服务的拓展:构建全域可信框架
在原有数据安全技术基础上,叠加零信任架构(ZTA)和服务链路追踪技术,实现从数据存储到服务交付的全流程可信。对服务交付涉及的第三方组件、开发者身份、运维工具链进行可信认证,引入数字护照(Digital Passport)机制,确保外包服务的每个环节可溯源。
2、全球化合规适配:动态弹性体系
2、全球化合规适配:动态弹性体系
建立规则引擎动态适配各国的数据主权要求,支持数据语义分级(如脱敏、本地化存储、受限流转),并通过智能合约自动触发合规操作。针对高敏感业务(如金融、医疗外包),构建跨境沙箱环境,支持跨国企业在隔离区域内完成开发测试。
3、生态协同:标准驱动与开源共建
3、生态协同:标准驱动与开源共建
联合ISO、ITU等组织,制定覆盖数据与服务跨域流动的互操作标准,推动可信交付国际标准。建立企业动态信用评分体系,形成良性市场循环。贡献开源工具链,帮助企业降本增效,鼓励服务提供商与客户共建跨行业解决方案。
4、关键场景验证:标杆案例驱动
4、关键场景验证:标杆案例驱动
在优势领域内打造标杆示范案例,如在软件服务行业内打造交付可信链,通过智能合约自动验证代码完整性,结合TEE确保交付前的安全测试环境。在跨境工业数据分析领域将设计数据托管至可信空间,数据分析结果可输出但原始数据始终加密留存。
五、构建全球人才磁极,完善数字人才生态系统
人才已经取代成本成为吸引全球服务业投资和服务采购的核心要素,也是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示范区的核心竞争力。
随着各地人才争夺日益激烈,单纯依靠激励政策的“人才收割”策略边际效益递减,需转向建设“人才磁极型创新生态系统”。一是建立数字贸易产业人才图谱。人才供应链重置是周期性和迭代性的,正确识别所需技能和实现这些技能的战略的示范区可以获得立竿见影的经济利益。二是通过提供培训缩小技能差距。深化产教融合,强化职业培训,支持企业内训,建设产学研联合实验室,全面夯实数字人才底座。三是补充人才新鲜血液。开拓多个渠道,推动人才引进。发挥示范区优势,推动人才相关资质互认与签证便利化,吸引国际人才回流与引进等。四是创建新的交付模式以利用人才供应。加强政策创新,鼓励离岸内包、兼职众包等新模式,抢占数字游民经济高地,打造“数字飞地”人才特区,为退休人员创造咨询角色,建设“数字经济人才共享平台”,推动人才柔性流动机制等,将成为人才供应链成功的关键。
六、聚焦“反向输出”模式,推动中国服务国际化
当前,数字贸易产业的国际化发展正从传统的离岸外包模式向“反向输出”模式转变。这一模式的核心在于将国内成熟的数字技术和解决方案输出到海外市场,提升中国服务的国际竞争力。以华为云为例,其通过在国内市场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数字技术和解决方案经验。通过“经验封装”,华为云将这些经验转化为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模块,并通过生态共建,与全球合作伙伴共同打造数字服务生态系统。各示范区应联合本地龙头企业,通过构建"技术+场景"反向输出生态体系,创新“链主+雁阵”的出海模式,打造“解决方案+成功案例”全球推广矩阵的“三步走”战略,全面推动垂直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出口,提升中国服务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并进一步在全球数字服务市场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七、从“中国服务”到“服务中国”,构建全球服务双向枢纽
在全球服务供应链中,甲方作为采购方,相对于乙方,拥有压倒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以美国为例,美国作为全球服务最大的发包方,不仅通过市场力量控制供需链,更将这一优势转化为标准制定权(云计算、AI专利)、规则话语权(CMMI、Gartner评级体系)和产业生态掌控力(从咨询机构到合规审查的全链条影响力)三位一体的产业体系,位于全球服务供应链的顶端,从而构建起在服务领域的全球统治地位。在中国经济发展“双循环”的背景下,上海进博会的召开充分反映出以中国庞大的市场空间推动产业升级和国际话语权提升的全新战略取向。中国完全可以利用日趋增长的中国本土服务采购市场,从“承接服务订单的乙方”转向“定义需求规则的甲方”,构建起“以中国市场驱动行业增长”的全新发展路径。通过中国服务的全球采购建立中国自身的服务商选择标准,企业信用标准,服务交付标准等标准体系,并通过中国企业的全球发包推广到全球,以争夺全球产业的话语权,特别是面向“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行业主导地位。在这一转型的过程中,各示范区无疑将担任起重要先锋作用,立足本地优势产业和出口资源,为构建全球服务双向枢纽贡献创新“样板间”。
八、破局逆全球化与数智革命的双重挑战,“四图联动”推动企业7T应对战略落地
企业是产业的微观主体和发展动力,也是示范区建设和发展体系的核心。面对逆全球化与数字革命的双重挑战,鼎韬建议企业全面实施7T战略,具体包括横向拓展、纵向深耕、数字融合、人才迭代、全球共链、全球品牌和客户体验,从成本优势向品牌溢价、从流程合规向体验引领、从单一能力向生态霸权转变。基于企业7T战略的跨维度特性,政府需突破碎片化扶持模式,构建更具统合性与战略性的支持框架。鼎韬建议示范区通过打造“产业引力地图”“企业跃迁地图”“价值共鸣地图”“标准主权地图”四大核心工具,形成覆盖空间布局-主体强化-市场链接-规则主导的全生命周期培育机制。“四图联动”不仅是政策工具的创新,更是全球产业竞争规则的重新定义。其本质是通过战略资源联动梯度布局-标杆企业级差化培育-市场需求反向牵引-技术标准全域渗透,构建一个自增强、抗冲击的系统性增长引擎,是下一轮我国服务贸易和数字贸易示范区建设和竞争中胜出的决定性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