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与全球化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中国建筑服务贸易凭借《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全面生效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实现了高效且快速的发展。RCEP的生效为我国建筑企业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特别是在东南亚、南亚、中东欧等地区,中国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承接了大量项目。同时,“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深化国际合作,推动了中国企业在东南亚、中东欧等区域落地一系列高铁、港口、智慧城市等标志性项目,进一步巩固了我国在全球基建领域的领先地位。
随着全球基础设施建设需求的持续增长,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推进,国际建筑服务贸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据商务部商务数据中心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建筑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2994亿美元,同比增长8.2%,其中出口额2391亿元,进口额603亿元,顺差规模1787.9亿元,占全部服务贸易顺差规模的16.32%,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鼎韬产业研究院建立和应用“三力模型”体系,对标全球建筑服务贸易发展,对近十年来我国建筑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进行深度分析和研究,全面解读我国建筑服务贸易在盈利力、竞争力和成长力等各个维度的发展态势和水平。
一、盈利力: 顺差规模全球第一,持续增长动能强劲
“盈利力”重点评估贸易收支平衡能力,涵盖逆差规模、逆差率及持续性等核心指标。
1、建筑服务贸易顺差规模增长了1.25倍
作为全球建筑服务贸易最大的顺差国家,建筑服务贸易一直是我国服务贸易的优势领域,其顺差规模仅次于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以及其他商业服务。根据WTO发布的“Annual trade in services”统计数据,2014-2023年,中国建筑服务贸易顺差规模从104.85亿美元上升到了235.44亿美元,九年时间增长了1.25倍。2023年中国建筑服务贸易顺差规模是全球第二大顺差国韩国的4.8倍。中国在海外建设工程承包、设计以及咨询服务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全球竞争优势,使得建筑服务贸易长期保持顺差状态。

2、建筑服务贸易顺差率上升了8.1个百分点
除2015和2016年外,最近十年中国建筑服务贸易顺差率一直维持在50%左右的水平,并从2014年的51.8%上升到了2023年的59.9%。

二、竞争力:全球市场份额27.49%,出口规模第一
“竞争力”重点评估产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水平,涵盖全球位次、市场份额、绝对差等核心指标。
1、建筑服务出口规模全球第一
中国是建筑服务贸易规模最大的国家,出口规模、总规模和顺差规模均为全球第一。
从总量来看,2023年中国建筑服务进出口总额为392.85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一,总规模是全球排名第二的日本近3倍。
从出口角度来看,2023年中国建筑服务出口规模达到314.14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一位,出口规模是排名第二的韩国的4.44倍。
从进口角度来看,2023年沙特阿拉伯以96.04亿美元规模位列全球第一,中国以78.71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二。

2、建筑服务出口全球市场份额27.49%,增长了超过13个百分点
从市场份额来看,最近十年中国建筑服务贸易全球市场份额逐年提高,从2014年的14.21%上升到2023年的27.49%,九年时间增加了超过13个百分点,体现出强大的全球市场竞争力。

3、建筑服务出口绝对差为0,全球第一
绝对差指标主要评估的是与全球第一的差距,以出口规模的绝对差作为评估指标。
中国是全球建筑服务贸易最大的贸易国,出口规模、进出口总规模和顺差规模均为全球第一。
从进口角度来看,2023年度沙特阿拉伯以96.05亿美元规模位列全球第一,中国以78.71亿美元位列全球第二,中国相当于沙特阿拉伯规模的81.95%。
三、成长力:出口增速全球领先,抗风险能力突出
“成长力”重点评估产业的增长情况,涵盖出口增速比、进出口增速比、韧性度、结构比等核心指标。
1、建筑服务出口增速比13.32 领先全球
从中国建筑服务出口规模来看,自2014年的153.55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314.14亿美元,年度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8.28%。
对比全球角度,全球建筑服务出口从2014年的1080.7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1142.67亿美元,年度复合增长率(CAGR)只有0.62%。
中国建筑服务出口的增速是全球的13.32倍,说明该领域的全球竞争力持续增强。
2、建筑服务进出口增速比1.51
中国建筑出口规模年度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8.28%。
中国建筑服务进口从2014年的48.69亿美元增长到2023年的78.71亿美元,年度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5.48%。
进出口增速比为1.51,即中国建筑服务出口增速比进口高出了50%以上。
3、建筑服务出口韧性度表现突出
建筑服务贸易作为我国服务贸易的重点领域,2019年全球建筑服务出口为1108.98亿美元,2020年受到疫情影响,下降到930.64亿美元,降幅为16.1%,2021年和2022年仍未恢复到2019年水平,2023年达到1142.67亿美元,年度复合增长率(CAGR)仅为0.75%。
中国建筑服务出口2019年为279.62亿美元,2020年同样受到疫情影响,下降到239.31亿美元,降幅为14.42%,低于全球降幅,但2021年中国建筑服务出口已恢复并超过了2019年水平,达到288.9亿美元,2023年进一步增长到314.15亿美元,年度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2.95%,远高于全球增长水平,出口韧性值为3.93。
4、结构比高于全球
服务贸易的行业结构,就是各细分领域占全部服务出口的比例。2023年全球服务贸易各细分领域中,建筑服务出口占比最低,只有1.44%。2023年中国服务贸易各细分领域中,建筑服务出口占比为8.24%,对比中国服务贸易与全球服务贸易结构之间的差异,建筑服务为5.71,成长水平明显高于全球。
四、国际比较:中国建筑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与短板
(一)竞争优势
1、技术与标准优势:中国在高铁、港口、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标准体系。例如,中国的高铁技术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不仅在国内广泛应用,还在海外多个项目中得到推广。
2、成本控制优势:中国建筑企业在劳动力、原材料采购等方面具有成本优势,能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提供更具性价比的建筑服务,使其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3、产业链整合优势:中国建筑企业能够整合上下游产业链资源,从设计、施工到后期运维提供一站式服务,这种全产业链服务能力提升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满足了客户多样化的需求。
4、政策支持优势: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建筑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措施,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为建筑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
(二)短板与不足
1、高端人才短缺:建筑服务贸易的高端领域需要具备国际视野、专业技术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目前,中国在高端建筑设计、项目管理、国际法务等方面的人才相对短缺,制约了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2、国际市场拓展能力有限:部分中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市场拓展方面缺乏经验和策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规则、文化差异了解不够深入,导致在一些新兴市场的开拓中面临挑战。
3、绿色建筑技术应用不足:随着全球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绿色建筑成为未来建筑服务贸易的重要发展方向。中国在绿色建筑技术研发和应用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绿色建筑技术的研发和推广。
五、我国建筑服务贸易发展趋势与展望
1、绿色化:引领建筑服务贸易新趋势
在全球环保意识日益增强的背景下,绿色化已成为建筑服务贸易的重要发展方向。我国作为世界建筑材料生产与消费第一大国,正积极响应“双碳”目标,推动建筑行业的绿色转型。这不仅体现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的节能环保,更贯穿于建筑材料的生产、使用和回收等全生命周期。
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优化建筑能效,绿色建筑标准也日益完善。这为我国建筑服务贸易的绿色化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障。未来,随着绿色建筑认证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市场的认可度不断提高,我国建筑服务贸易的绿色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2、智能化:重塑建筑服务贸易生态
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建筑行业的面貌。BIM(建筑信息模型)、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在建筑服务贸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建筑行业的效率和精度。同时,装配式建筑、智能建造等新型建筑方式也在逐步普及。
未来,智能化建筑将成为我国建筑服务贸易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利用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实现建筑的智能化管理和控制,提高建筑的安全性、舒适性和便利性,降低建筑的运营成本。此外,随着机器人、无人机等智能化装备的广泛应用,智能建造将成为我国建筑服务贸易的重要竞争力。
3、RCEP与“一带一路”:拓展建筑服务贸易新空间
RCEP的生效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为我国建筑服务贸易提供了广阔的海外市场和合作机会。RCEP成员国承诺相互减少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降低投资和服务贸易市场准入条件,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这将为我国建筑企业提供更多进入RCEP成员国市场的机会,推动我国建筑服务贸易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旺盛,为我国建筑企业提供了大量的合作机会。通过加强与沿线国家的合作,共同推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我国建筑企业将能够拓展海外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
4、国际合作:推动建筑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
未来,中国建筑企业将加强与国际知名建筑企业的合作,通过联合投标、技术合作等方式,提升在国际高端建筑市场的份额。同时,企业应加强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研究,深入了解当地市场需求和文化特点,制定差异化的市场拓展策略,积极开拓新兴市场,降低对传统市场的依赖,实现市场多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