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鼎韬观点《订购VS交付,十二类or六类,明确数字贸易统计的范围》中,我们提出了当前数字贸易统计存在的核心问题,并论述了数字贸易统计应该覆盖的核心领域跟方向。在这一篇观点中,鼎韬将重点介绍针对数字贸易统计的九大细分领域,立足当前我国服务贸易和外包统计体系,如何进一步测度得出数字贸易统计数据。
关键调整因子设计:数字渗透率
在确定了数字贸易统计范围之后,我们还要明确一个概念,那就是数字贸易统计的九大领域并没有全部实现100%的数字化。其中,一部分行业已经完全实现服务交付和订购的数字化,因为它本身就是基于数字技术发展起来,并依托数字技术来实现交付的,比如ICT服务贸易(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和离岸信息技术外包(离岸ITO),因此这两个领域的数据就可以全额纳入数字贸易统计中。而其他行业尚未完全实现数字化,而是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快速发展,比如运输、建筑、金融、其他商业服务等,所以在测算这一部分数据的时候,就要依据每个行业的数字化程度而分别进行测算。为了有效提升数字贸易统计测度的数据颗粒度,鼎韬引入了一个专业的概念——数字渗透率。
数字贸易规模的测度方法
根据应用统计学理论,鼎韬提出了以数字渗透率为调整因子构建数字贸易测度体系及计算方法。“服务贸易数字渗透率”建立的核心思路在于:在暂时无法获得全行业统计数据的情况下,通过企业调研和样本采集获得足够数量的企业样本数据,利用统计模型和指标体系的建立,首先获得单个企业服务贸易总额中的数字渗透率,从而计算得出单个企业数字贸易的规模和占服务贸易总额中的比例,进而将同行业所有样本企业的数字渗透率加权汇总计算得出该行业的整体数字渗透率水平,从而可以计算得出该行业的数字贸易规模和占该行业服务贸易总额的比例。由此逐一测算得出服务贸易七大领域(金融服务、保险服务、知识产权使用费、建筑、运输、其他商业服务、个人文化和娱乐服务)的数字渗透率和数字贸易规模,与ICT服务贸易和离岸服务外包加权汇总最终计算得出整个服务贸易中的数字贸易总额和数字渗透率水平。
图:鼎韬产业研究院的数字贸易统计逻辑
数字贸易规模测度的注意事项
目前全球和中国对于数字贸易规模测度的测度实践均处于尝试阶段,并没有建立起统一的,为行业所公认的数字贸易统计体系和方法。基于对我国数字贸易产业长期的研究结果,鼎韬认为,通过科学界定测度和产业范围,合理设置调整因子,明确数据来源,就不失为在当前情况下最为可行有效的数字贸易测度方法。
在数字服务贸易调研和统计的实践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警惕一个核心问题,就是数字渗透率测度源头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简单来说,就是因为部分调研企业,或者参与调研的企业工作人员对数字贸易概念不清楚,同时当前企业财务数据核算中也没有针对数字化收入的明确测算方法,只能依靠企业对自身业务的理解和综合判断给出相应的数据,从而无可避免的对最终测度结果带来影响。因此,在数字贸易统计过程中,首先要确保的就是:企业调研样本数量越大越好,细分行业覆盖范围要广,分布要均衡,企业要具有本地代表性,企业大中小规模要兼而有之。此外,在调研的过程中加强企业培训、沟通和交流,从而最大限度的保证数据测算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数字贸易统计是一项需要长期持续推进,不断完善的工作。基于对数字贸易定义和分类的专题研究,鼎韬对于未来数字贸易的统计体系进行展望,将在下一篇鼎韬观点当中和大家分享,希望对我国数字贸易统计体系的持续创新和发展有所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