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服务贸易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重要引擎
从1980年到2019年,发达经济体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由61%上升到76%,新兴经济体也由42%增长到55%,其中日本和美国的服务业比重分别达到70%和80%。而中国服务业占比也超过52%,高于制造业。当前,服务业已成为各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
从世界层面来看,服务业创造了全球三分之二以上的经济产出,吸引了三分之二以上的外国投资,并提供了发展中经济体近三分之二的就业机会和发达经济体80%的就业机会,在推动经济增长、解决和创造新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服务贸易在全球和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也不断提升。在全球贸易的视角下,2010年—2019年,全球服务贸易额由7.8万亿美元增长至11.9万亿美元,服务贸易平均每年增长5.4%,是同期货物贸易增速的2倍;服务贸易额占贸易总额的比重由20.3%提高至23.8%。其中分销服务和金融服务成为全球贸易量最大的服务。电信、计算机、教育、卫生和环境等其他服务贸易均呈现幅度增长态势。
服务贸易有望成为全球化的新引擎。据世贸组织测算,到2040年,服务贸易份额在全球可能提升50%,总额达到世界贸易的三分之一。新技术可以使得现有的服务越来越多地进行跨境交易和远程交付,形成全球化的服务市场。
(二)我国服务贸易高速增长,但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增长潜力巨大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发布的《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报告,在全球200多个经济体中,中国货物贸易占全球商品贸易总额的11.75%,是世界最大货物贸易国,其中出口占比12.8%,进口占比10.8%。已经增无可增。(2015年出口峰值14.1%)
与之对应,服务贸易潜力巨大。2014年—2019年,我国服务贸易额年均增长7.8%,是货物贸易的2.2倍,是外贸整体增速的1.9倍。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产业结构升级对研发、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贸易需求日益提升;消费结构升级对教育、医疗、健康、旅游、文化、信息等生活性服务业领域的贸易需求日益提升。
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服务贸易国,但无论总量还是占比,仍有比较大的差距。2019年,我国服务贸易额仅为排名第一的美国的54.4%(按美元计),服务贸易额占外贸总额的比重仅为14.6%,低于世界23.9%的平均水平。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服务贸易逆差国,2019年逆差高达近1.8万亿元,主要来源于旅行、运输、知识产权使用费等。服务贸易逆差从扩大到收窄是后发工业化国家的普遍规律,德国通过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以带动生产性服务业出口的提升,日本则通过入境旅游、知识产权及金融服务走出去缩减逆差。“十四五”期间中国将同步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领域的服务贸易开放进程。如果服务业市场开放和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相关举措能够到位,预计到2025年,我国服务贸易占外贸总额比重有望由目前的14.6%提高至20%以上;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的比重有望由目前的32.4%提升至40%以上;保险、计算机和信息、知识产权等高端生产性服务贸易占比有望由目前的23.8%提高至30%以上;服务贸易逆差占服务贸易额的比重有望由目前的27.7%下降到15%左右。
(三)服务贸易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强力推动
2019年以来,国务院连续出台《贸易高质量发展指导意见》、《服务贸易创新试点方案》、《服务外包转型升级指导意见》、《数字服务出口基地认定通知》等一系列政策,并在今年正式把京交会更名为服贸会,与广交会和进博会一起,正式成为全国三大贸易展会。
我国不断完善服务贸易政策促进体系,营造有利于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一是优化政策框架。2019年完成了《服务出口重点领域指导目录》《鼓励进口服务目录》《服务外包产业重点发展领域指导目录》等文件修订工作。二是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积极推进专利法、商标法修改,大幅提高违法成本 ,同时推动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TO等国际组织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合作。三是推动自然人流动便利化。2019年8月1日颁布实施《外国人永久居留证件便利化改革方案》,大幅降低外国人居留门槛。四是放宽金融领域外资市场准入限制。2018年4月取消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外资股比限制,放宽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人身险公司外资股比上限至51%,放开外资保险经纪公司经营范围。2019年5月银保监会推出12条开放措施,取消外国金融机构来华设立或参股相关金融机构的总资产、经营年限等要求,放宽外资金融机构业务经营范围等。五是加大减税降费力度,降低企业成本,目前已经对12种服务出口实行零税率政策。
试点示范区是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的主要载体,我国通过设立18个自贸试验区、28个服务贸易创新试点、3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35个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13个国家文化出口基地、12个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及北京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等扎实推进服务贸易发展。